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提出力争经过10年持续努力,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这个规划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做大做强中国品牌汽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路线上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引领整个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相比1994年版汽车工业产业政策 、2004年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2009年版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长期发展规划站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起点上,更高屋建瓴,更战略前瞻,从全价值链角度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2800万辆,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占比50%左右,但是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自主品牌车企实力亟待提升。纵观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核心目标在于战略指引中国品牌快速弥补技术、品牌、国际化等战略短板,抢抓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新业态产业变革机遇,做强做优,打造世界一流品牌。
打造一流自主的品牌
自2009年至今,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更是突破2800万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预测,未来10年,我国汽车市场将保持适度稳定增长。到2020年,我国汽车生产将达到300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生产200万辆;到2025年,我国汽车生产将达到350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生产700万辆。不过,打造一流自主品牌才是实现中国汽车产业中长期规划的根基。
《规划》明确提出,中国品牌汽车要全面发展,要在产品品质、品牌认可度、产品美誉度及国际影响力上均要有所提升,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同时,中国汽车品牌更要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全球创新引领能力。
在品牌和销量均跻身世界前列之后,中国品牌汽车的国际发展能力也要明显提升。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形成从技术到资本、营销、品牌等多元化、深层次的合作模式,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显著提升。中国品牌汽车不仅要逐步实现向发达国家出口,而且在全球的影响力还要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要求车企加快“走出去”步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在这个契机下,自主品牌将加速与国外企业正面竞争的节奏。“到2020年,中国品牌汽车海外市场影响力明显提高,实现向发达国家市场批量出口;到2025年,中国品牌汽车国际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实现全球化发展布局。”《规划》中提出。
自主品牌存在三大痛点
《规划》中对新能源、智能网联、零部件、品牌国际化、车辆智能化技术、燃油消耗等六方面,提出了具体细化目标。这些也正是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存在的门槛,需要车企去突破。基本指向三大痛点:技术、品牌和海外化。
首先是攻克核心技术短板,《规划》着重强调中国品牌整车创新能力的增强,要求在动力系统、高效传动系统、汽车电子等节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了支撑中国品牌技术系统提升,《规划》也要求零部件产业同步提升,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
其次是打造高溢价、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品牌。众所周知,中国品牌目前还主要集中在5万-15万元的中低端品牌溢价区间,20万元以上的价格区间仍牢牢被跨国汽车品牌把控。所以,《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此外,与技术研发、品牌溢价能力紧密关联的国际化,也是当前中国品牌发展的一大软肋。《规划》也给予了高度关注,要求中国品牌不是简单地实现整车出口和销售,而是要系统化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
虽然去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突破2800万辆,其中,中国品牌汽车超过1400万辆,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并且自主汽车品牌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在经验技术上也有一定积累,但核心技术、创新技术与一流汽车品牌还相差甚远,自主品牌车企则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前不久长安汽车两江基地新工厂正式投产,技术媲美世界一流品牌;吉利也推出领克高端品牌,采用与沃尔沃共同研发平台;长城则推出全新高端品牌WEY的首款车型,在品质、技术、做工上得到一致好评。
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突破
《规划》的阶段性终极目标就是要做大做强中国品牌汽车,与欧美列强海外竞技,才是真正的汽车强国。把握新技术、新业态战略机遇,推动自主品牌弯道超车,是中国汽车品牌未来竞争主要集中的方面。因为探究包括汽车在内的所有产业发展本质和历程,每一轮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都是追赶者弯道超车的最好时机。
作为突破口之一的新能源汽车,目前已经取得不俗成绩。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超过50万辆,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布局更是远远早于合资品牌,目前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10的车企中,基本上都是自主品牌。
按照《规划》,到2020年,新车平均油耗乘用车降到5.0升/百公里;到2025年,新车平均油耗乘用车降到4.0升/百公里。2018年之后,新能源汽车积分制度将逐步替代补贴制度,油耗超标的车企很有可能向达标的车企购买积分。目前大多主流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非常低,以广汽集团为例,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仅3665辆,还达不到新能源汽车的积分比例要求。因此,合资品牌有可能向比亚迪、吉利等购买积分。
突破口之二在于智能网联汽车。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规划》提出,到2020年,汽车DA(驾驶辅助)、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新车装配率超过50%,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达到10%;到2025年,汽车DA、PA、CA新车装配率达80%,完全自动驾驶汽车也开始进入市场。
毫无疑问的是,汽车智能网联是未来汽车产业重要发展潮流之一。目前,众多国内车企纷纷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其他国家都在加速布局自动驾驶领域,而且除了传统汽车企业外,BAT、Google、Apple、英特尔等科技巨头也在加大力度进行布局。
各方热议《规划》
放开股比限制刺激中企
《规划》提出,“完善内外资投资管理制度,有序放开合资企业股比限制”,这是自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中对合资股比设置限制后,我国首次提及将对此放开,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主要与中美之间的投资协定谈判有关,在始于2008年的中美投资协定(BIT)谈判中,合资股比被作为重要谈判内容;到2016年举行的G20杭州峰会上,中美双方确认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取得重大成果。此次《规划》提出的“有序放开”,或对大部分合资企业的中方带来压力:政府已经说要逐步放开了,这就要求咱们尽快把自主品牌干起来。另外,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线路的过分僵化,比如说,近日发生的蟹岛事件,89辆新能源客车被柳絮点燃。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
可以加快汽车后市场及服务业发展
换电站的网络化实际上是换电站与信息化融合的产物,主要指的是所有换电站点都必须进入公共服务平台。因为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不可能每个省都是独立的充电网络为新能源汽车服务(尤其是在换电模式下),驾驶者也不可能跨一个省就换一张充电卡,所以是一个信息化的网络将全国的充电站点互联互通起来,这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另外一个方面的结合。有了这样一个互联互通的电动汽车充电运营平台,这样可以消解驾驶者在国内驾驶新能源汽车的里程忧虑。因为现在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最大顾虑还是在里程不足以及无法及时充电的问题上。后续的增值服务,现在还不能很好地作出预计,但是我相信增值服务也需要在一个统一公共平台上来实现。《规划》的要求是,提高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扩大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电网络体系。
——航天科技集团第九研究院第十六所第七研究室主任 林洪怡
整个汽车制造生态正在重塑之中
据统计,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到了全球的20%,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大而不强。主要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以往主要依靠自有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难以为继;落后产能过剩,而且这种过剩不断发生,先进产能不足,导致结构失衡。同时,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现在我们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全球化的经营能力不足,而《规划》就旨在落实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部署,推动汽车强国建设,整个汽车制造生态正在重塑之中。
——南京金龙董事长黄宏生
相关概念股票格外受关注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出炉,导致股市中的相关概念股这几天也是蠢蠢欲动,终端市场变化带来的行业景气度变化非常明显,例如创新能力强、技术储备完善,具有品牌向上能力的一线自主整车企业,吉利汽车、广汽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北汽等的新产品发布,就给整车企业以及零部件企业、汽车行业中工程机械相关标的带来了机会。并且,国产汽车工业的崛起将拉动产业链的优秀本土零部件供应商,例如利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万里扬、宁波高发,其他零部件领域细分龙头如福耀玻璃、拓普集团、精锻科技等。此外,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大力发展电子化,智能化产品力持续上行的上汽集团同样值得继续关注。
——证券分析人士
对自主和合资都是机会
这次出台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与一直以来国家对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要求相一致,也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细化和补充。《规划》提出的基本原则与目标指向,也与行业多年的市场实践相契合,与我们一直所说的汽车行业“新四化”发展方向完全对应。在这一规划的指导下,我们相信行业政策将更有利于行业发展,而一个技术更先进、配套更齐全、绿色发展水平更高、国际竞争力更强的产业,一定是更健康的产业,将为所有其生态中的参与者,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规划》提出完善内外资投资管理制度,有序放开合资企业股比限制。我们相信这是一个更自信、让行业更靠近市场化的积极信号。
——上汽通用相关负责人
本文来自:爱车福利网整理,作者:匿名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爱车福利网立场。 如侵犯你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